官渡之战在公元前多少年?
官渡之战不是在公元前,而是在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官渡之战后,曹操捕捉到沮授。沮授原是曹操好友,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官渡之战后,河北数万降卒皆被曹操坑杀。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2.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断了袁军的给养。
官渡之战发生与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其中以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势力最为强大。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
真实的官渡之战是怎么样的?
真实的也是以少胜多,白马之围以后,谋士不让袁绍去追,袁绍不听沮授劝阻,仍执意追击曹军至延津南,曹操遂勒军驻于山南阪下,命人观望袁绍追兵,侦候报告有五六百骑兵,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说不用再报告了,并命令骑兵解鞍放马,辎重也都放在路上。曹军皆不理解,唯有荀攸说此乃诱敌之计。
袁军追兵到后,都争抢辎重,阵容大乱。曹操乃命骑兵上马,乘乱袭击,杀袁军大将文丑,再战俘获袁军甚多,“袁军夺气”。 袁绍受此沉重打击,仍不吸取教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其将淳于琼率兵万余人护送,屯驻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今河南原阳县东北)。
沮授建议可派另一支部队在外围巡逻,以防曹军偷袭,袁绍不听。许攸又对袁绍献计,说:“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势必空弱,若分遣轻车,星行掩袭,许可拔也,许拔则奉天子以讨操,操成禽矣。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袁绍不从,说我要先捉曹操。正当此时,许攸家有人犯法,审配把许攸的家人全部抓起来。许攸一怒而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连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出来迎接。(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袁绍还能赢?)
官渡之战,其实不是曹操和袁绍个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阶级间的权力博弈。先说曹魏这边,虽然文艺作品里提到曹操一般都称呼曹丞相。但实际上,曹操的祖父是宦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监,而他父亲则是太监的养子。这种身世在传统儒家看,是很不入流的。但袁绍就不一样了,从他曾祖父那一代,就在东汉是高官,到他这一辈也是门第显赫。
所以本质上,曹操和袁绍分别代表平民阶级和贵族阶级,或者换成书里原话就是寒族和豪族。寒是贫寒的寒,豪是豪强的豪。这样,官渡之战曹魏的胜利就可以理解成寒族战胜豪族,不过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我们知道,魏蜀吴三国最终都被司马氏的晋朝给统一了,但司马氏作为一个家族,远不止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司马懿、司马昭这二位,还原到真实的历史,整个司马氏的祖上还是高官,也是豪族。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曹魏向晋的转换,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而是寒族和豪族两个阶级的权力博弈。这种博弈带来的后果就是,寒族阶级先崛起又被打压,最终还是豪族阶级占据了上风。这样,整个持续将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一开场,就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阶级断层的面貌。
这种断层说来抽象,落实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却是很具体的。做个简单比较:曹魏是寒族出身,选人用人更重才干,而晋朝司马氏的豪族背景,让他们更重视门第出身。我们假设一个没什么背景的读书人,出生求学都在曹魏时代,按照曹魏重视才干的用人路线,原本是可以有很好发展的。但突然有一天,政权更迭成了司马氏的晋朝,用人变成了看出身、看背景,这个人一下就没有出路了。
官渡之战——闲话三国之一二
袁绍灭掉公孙瓒,曹操灭掉吕布之后,这两个少年时代的好友终于到了正面碰撞的时候。
当时袁绍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人口众多,后防稳固;曹操虽然也拥有兖、豫、徐三州和司隶部,但这些地方连年战乱,人口稀少,而且曹操北有袁绍,西有凉州军阀,南有孙策,西南有刘表和张绣,可以说是四面有敌。所以,袁、曹二人的强弱是非常分明的。
听到袁绍有南下攻打许都的想法,曹操手下一些人提出议和甚至投降的建议,其中代表就是孔融。荀彧却力主作战,他说袁绍军队虽多,但法令不严,谋士勇将虽多,却人心不齐,迎战袁绍,一定会胜利,荀攸、郭嘉、程昱等人都支持荀彧的说法。曹操就下定决心,厉兵秣马,准备大战。
而袁绍一方却意见不统一,沮授认为不宜全面开战,可以派骑兵去骚扰曹操,让敌人疲于奔命,自然会大获全胜,田丰支持这种做法;审配、郭图主张调集大军,南下决战,他们认为袁绍兵精粮足,消灭曹操是易如反掌。袁绍非常自大,所以就听信了审配的意见,审、郭二人趁机进谗,削弱了沮授的权柄。外战还没开始,内斗已经展开。
曹操先要稳固自己的后防。他先派钟繇镇抚关中,一方面消灭掉李傕、郭汜等凉州军阀,另一方面想办法稳住了韩遂、马腾等人;然后让广陵太守陈登监视孙策,并决定再次亲征宛城。
这时,袁绍也派使者去见张绣,希望能联合起来,夹击曹操。张绣款待使者,正想答应的时候,贾诩却对使者说:“袁本初连自己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能容纳天下的英雄呢?”袁绍的使者只能回去。张绣问贾诩:“我们不投靠袁绍,难道投降曹操吗?”贾诩说:“袁绍势大,咱们投靠他,也不会受到重视;曹操实力弱小,肯定能善待我们。有大志向的人,是不会记恨旧怨的。”于是张绣就派人和曹操见面,曹操果真既往不咎,不但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和张绣联姻。这样,宛城也就平定。
这时刘备借着拦截袁术的机会离开许都,占据了徐州,曹操派去的刘岱、王忠被刘备打败,曹操无奈,只能亲征刘备。对于袁绍来说,这本是一个好机会,田丰劝他立刻进兵,南北夹击曹操,可是袁绍却因为儿子生病而放弃了这个机会。刘备很快就被曹操打败,只能逃到袁绍那里。
标签: 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