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接龙的龙字组词?
叶公好龙,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画龙点睛,人中龙凤,龙马精神,降龙伏虎,龙潭虎穴,鱼龙混杂,老态龙钟,龙凤呈祥,飞龙在天,卧虎藏龙,龙生九子,成水马龙,望子成龙,鱼跃龙门,乘龙快婿,群龙无首,来龙去脉,生龙活虎,二龙戏珠,龙腾虎啸,马如游龙,真龙天子
《三国演义》里安排“檀溪跃马”这一神话故事,有什么深意?
在《三国演义》里,为何安排“檀溪跃马”?我很好奇,也想问:
的卢腾空而起,长嘶一声,飞奔而去,风中只留下它的传说:
是啊,妨与不妨,全在于主人,哪由马儿来决定!
那刘备所乘的的卢,都有哪些主人呢?
在刘备之前,它是刘表降将张武的坐骑。刘备刚一投奔刘表,就遇到张武反叛,正好缺个见面礼,于是刘备主动请缨灭了他。
在两军对阵之际,刘备一眼便看上了张武的坐骑“的卢”宝马。只因此马在群马中过于高大雄峻,不由得让刘备惊叹:“此必千里马也”。
赵云一听,立马会意,于是拍马挺枪而出,只消两个回合,就把张武挑下马,牵回的卢宝马。前主人就此领盒饭退出人生舞台。
这样看来,的卢妨主,确实不假。但是如果不是张武造反在先,他能死在常山赵子龙枪下?所以前主人张武的死应属于德不配马,不干的卢的事!
刘备得到的卢,虽然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但还是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得拿出厚礼才是,于是把它送给刘表,以表心意。
刘表一见,也喜形于色,正要欣然接受,不料帐下谋士蒯越在他耳旁低声说到:“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檀溪越马”这一神话故事的深意我想是为了突出刘备的正统性。从此以后刘备的事业走上正轨,所谓的否极泰来。刘备先有单福为军师后有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一切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剩下的就是努力争天下了。《三国演义》里有明显的倾向是偏向刘备一方的,当然更要体现一些神性了。英雄人物都要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刘备也就不能免俗了。
有人要谋害刘备,但冥冥之中自有神力相助。我认为也是为了凸显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突出刘备以仁义待人相信别人。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关键时刻总是有人相助。
这样的写法在以后称王称帝时更显得合情合理,是你曹魏篡汉我刘备为了大汉的江山才勉为其难当皇帝的。一切都堂而皇之扯起虎皮当大旗,道义上是永远正确的。
但凡帝王将相都有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刘备本来落荒而逃经过这样一神化使得逃命之后还能遇到高人得到高人指点。拨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原本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却偏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从小说来说更有悬念增加可读性。
演义里安排跃马檀溪这一段,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内。
我们来一一分说。
这里说的真龙,是认为在法理上,蜀汉居正统地位,而真龙天子刘备自有神灵护佑。
唐·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真龙自有神灵佑”,就如同唐僧有六丁六甲护体一样,作为“天选之子”的未来皇帝刘备,在危急时候,自有神灵从天而降助其解困。
这话说起来玄之又玄,但古人对此却深信不疑,并奉为圭臬。
同时,演义以伊籍、徐庶劝刘备换马、刘备不允的故事,可进一步彰显刘备的仁德形象。
细究起来,这个故事原型可能是《世说新语》里同乘的卢的庾亮:
标签: 玉龙雪山真龙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