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之前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有外来的么?
【文藏来答】
十八世纪正是清王朝最辉煌的时期,疆域内外的物产逐渐汇聚到了宫廷。通过清宫旧藏档案《圆明园内工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抄本就可以一窥圆明园当时种植园林植物的种类。
清 唐岱、沈源合绘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册之「镂月开云」绢本设色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除此之外,清宫所用的园林植物还有一部分来自域外,它们有的是藩属国进献的贡物,还有的则是通过西方传教士引入宫廷的西洋花卉,许多都被描绘进了当时创作的清宫绘画中。在今天缺少此类植物文献记载的情况下,这些绘画将是研究域外植物流入清宫的重要材料,它也将对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植物交流提供重要的线索。
清 沈源 十二禁禦图轴之“夷则清商”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七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是西方对中国植物搜集热潮的起始、发展阶段,西方人在这一阶段的植物搜集还受限于清政府的制约和监视,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获得中国的园艺植物,并不能像鸦片战争之后那样大规模地攫取各种种子资源,正是在这种少量、有序引种中国植物的背景下,许多域外观赏植物才随着西方人进入中国和中国宫廷。
十八世纪正是乾隆皇帝统治的全盛时期,经由海、陆贸易和进贡等途径,许多植物进入了清宫,这些物种虽然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潮流中,但在当时清宫绘制的大量博物绘画中,这些植物的信息被保存了下来。
清 蒋廷锡 花卉虫草图册(十二开选一)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的花卉为孔雀草
在现存的清宫花鸟题材绘画中,许多都留有域外植物的身影,较早出现这类植物的清宫绘画多集中在蒋廷锡的《花鸟图》册页中。在清宫所藏《绘事罗珍》册页集中就有一套蒋廷锡所绘十二开《花卉虫草图》册,其中最后一开描绘了原产墨西哥的孔雀草。
圆明园以前的历史资料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营了近一百五十多年,最后毁于英法联军火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又称圆明三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清王朝政治经济最鼎盛时期,又见证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说一座圆明园就是一部清王朝的兴衰史。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后又经雍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后来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使圆明园最后变成了遗址。
圆明园被毁前,其原貌到底如何?为何能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听到以上的数字,可以说是建造周期长,规模宏大,集封建权力统治者的兴趣偏爱于一园。从平面图看,我们日常游玩儿区域是东北侧的长春园和绮春园东侧。而圆明园由于规模过于宏大,并且只剩下遗址地基,在游完长春园北侧的大水法建筑遗址群以后基本放弃游览。建议做环绕导游车或游船进行游览避免步行劳顿。虽然大多数建筑只是地基,但是圆明园四季景色不同,特别在夏天和秋天,值得不同季节观赏。圆明园西侧无边的荒绿,丘陵起伏,让人有到了野外的错觉而不知身在城市。
标签: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