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该怎么栽培与管理?
香菇,又名花覃、花菇等,因肉肥厚,香味独特,营养丰富,食药同存,可鲜食,也可干食,被称为菇中的皇后。
香菇的栽培与管理,是由香菇自身的生长习性和特质而决定的,遵循这习性和特质,为它的生长创造条件,就为栽培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香菇的栽培方式。
香菇的栽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椴木栽培,一种是代料栽培。椴木栽培,较为传统,浪费木材,加上椴木资源的短缺,越来越难以获得,目前已基本被代料栽培所取代,种植者已很少采用。
二,栽培方法。
香菇的栽培方法,是由栽培方式决定的。代料栽培是目前香菇栽培的主流,所谓的代料栽培,浅显的说,就是用适合菌类生长的原料,代替菌类原生态状态下,所必须具备的基质,代替原基质的原料为菌类提供碳源和氮源,菌类在这些原料中获取营养,来满足自己的生长。本文就以代料栽培方法为主进行叙述。
【1】选用菌种。
目前,香菇的品类很多,分类也很复杂。按商品,可分为花菇、冬菇和香覃。按生长周期,可分为早熟和晚熟品种。按生长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品种。所以种植者应按区域的气候特点,种植时间,市场实情和自身掌握的实际硬件(大棚自身条件和设备配置等)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品种。
【2】培养料的选取和生产。
①备料。可做香菇栽培代料原料主要是: 玉米芯、棉籽壳、木渣、米糠、糖、玉米粉、生石灰、石膏等,栽培配方的不同,选取的原料也不尽相同,原料混合后要达到33~35 : 1的碳氮比即可,这样就能满足香菇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选取培养料应遵循好获取、新鲜无霉变、运距短的原则。
第一种香菇天气温度湿度都很重要,温差大香菇长的肉厚,湿度大香菇长得太快,香菇肉薄,口感没有肉厚好。
第二,在种值的每一步都特别重要,每一步都要非常细心,不能偷一点懒,真的是比照顾孩子还细心
香菇又名冬菇,香菇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大量钾盐,是高级碱性食品,被誉为“蘑菇皇后",是世界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
香菇生长受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因此,香菇生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菇场选择:菇场多选在森林繁茂,坡度小的山谷,或山腰或山脚,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朗,有常绿阔叶树和混交林荫蔽。靠近水源,南向或东南向,平均气温20一28℃,空气湿度不低于75%,土壤为砂质土和潮砂土。
【2】菇树选用:适宜香菇栽培的树种为质地较硬的无油树种,以麻栎、栓皮栎、青刚栎最好。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出菇年限长,树龄以8一25年,菇树直径9厘米以上为好,但不宜太粗,以6一15厘米的树径出菇快,产量高。
【3】菇树的砍伐和整理:菇树砍伐一般在叶黄到萌芽前进行,以叶黄初期和中期为好。菇树砍后放置一个月左右去掉侧枝,把树枝在距树干3一5厘米处锯成平桩,树梢从顶端0.5一0.6米处锯断,再按1米长锯成段木。段木两端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树液流失和杂菌侵入,促使伤口愈合。然后把段木按“井"字形堆积,其上用枝叶覆盖,要求适度干燥。
【4】接种:2一3月,温度5一10℃左右接种为好。接种前如果段木过干,应先适当浇水,等表皮晒干就可接种。其方法是:用电钻打洞,洞距段木两头3一6厘米,穴距10一15厘米,行距7一10厘米,深1.5厘米。洞打好后,取蚕豆大小菌种填入洞内,另外取洞口大小的树皮盖好洞口后轻轻敲平。接种用具和接种人的手都要用0.1%的高锰酸钾水消毒,接种场地要清洁,晒不到太阳,淋不了雨水。
【5】上准盖衣:上堆前,先清理干净堆场,每亩用2.5kg石灰撒于地面消毒。接过种的菇木按“井"字形堆放在树林中,下垫石块,堆高不超过1米,宽以菇木长为准,长随意。堆好的菇木,四周及其上用树枝覆盖,以隐约见到菇木即可。接种后,出菇前保持菇木含水率40一50%左右,温度20一28℃,这样菌丝生长好,出菇早,产量高。堆码后,每月要翻码一次,实行上下左右对调,有利于菌丝生长完好,出菇产量高,还要及时防止杂菌侵入和鼠害。
选取优质的木材用木屑机进行粉碎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木屑,木材选用含有油脂性的木材:如松树,柏树等;制备好的木屑中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麸皮,白糖,石膏等物质,并均匀的减半均匀,至少搅拌3次;木屑搅拌好之后,进行装袋,采用装袋机,人工套袋,然后用封口机封袋,注意要装严实;装好的菌袋需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通常将其放在一个密闭的大锅中,并要能承认一定的压力,加热升温到100度,并保温24小时以上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处理;灭完菌的菌袋需要放进消完毒的大棚中,等冷却后进行点种,点种全过程必须严格消毒处理;菌丝开始生长,后续过程中要定期的给菌袋扎孔进行增氧以促进菌丝生长;采摘的鲜菇要剪掉香菇腿,然后放在烘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烘干的鲜菇外观较圆,色泽鲜艳,底板黄亮,散发出绵绵的香气。
1、首先注意温度
香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在5—32℃之间均能生长,人工栽培调整好适宜的温度。
2、选择好培养基
常见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木屑78%、麦麸20%、蔗精1%、石灰粉1%,清水适量,料水比为1:1.2。
配料前先将木屑进行发酵,杀死各种杂菌,然后用筛子将杂物筛出。可在干净的水泥地或木板地上将料拌匀。
菌丝生长时培养基含水量以50%—55%为宜,菌丝生偏酸性pH值5.5—6。
若配置的培养基偏碱性可加入浓度为3%的盐酸溶液进行调和。由于一般在灭菌后pH值会下降,因此拌料时偏高一点为好。
为防止杂菌污染,配制培养基时可加入0.1%的多菌灵。
3、接种的时候注意环境消毒,接种的过程要快,减少对菌种的污染
4、香菇出菇以后要进行人工催菇管理
小麦要如何增粒重?增粒重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小麦抽穗以后,如何提高小麦粒重?
外界条件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气温,小麦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2℃,高于25℃灌浆速度变慢,后期干热风对粒重影响很大;
二是光照,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灌浆,光照不足,阴雨连绵,光合作用下降,有机物质生成少,不利于灌浆;
三是水分,土壤水分状况与粒重关系密切,特别是耕层以下的水分,20-50厘米土层含水量在16-18%有利于灌浆,0-20厘米表墒对粒重影响较小;
四是养分,小麦生育后期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氮易早衰,灌浆不足,氮素过多易贪青晚熟,磷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并对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运输有促进作用,钾能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转化,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五是逼熟雨,逼熟雨造成小麦非正常过早成熟;
六是倒伏,大风倒伏造成植株重叠,茎叶霉烂,粒重下降;
七是病虫害,也对粒重有重要影响
浇好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应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一次水,以满足小麦后期生长的需要。但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小麦增粒重是小麦生长后期最关键的时期,主要是集中在小麦生殖生长阶段,主要包含小麦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生育阶段,往往会决定小麦的最终粒重!因而要想提高小麦粒重,需要在小麦扬花期时加强相应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粒重目的!下面简单聊一下:
说到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一般会有三个关键指标会影响产量高低,具体为小麦穗数、小麦粒数和小麦粒重!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时期会影响哪些指标,具体表现为:
小麦穗数:小麦从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等5个生育期内会奠定小麦穗数的基础,然后在起身、拔节、挑旗、抽穗等4个生育期内会决定小麦最终的穗数多少!
小麦粒数:这方面也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重要指标,一般在小麦返青、起身、拔节等生育期内会奠定粒数基础,然后会在拔节、挑旗、抽穗、扬花等生育期内决定一株小麦的最终粒数多少!
小麦粒重:这方面也就是题主所关心的问题,一般在小麦拔节、挑旗、抽穗等生育期内会奠定粒重基础,然后到了扬花、灌浆、成熟等生育期内会决定小麦粒重高低!
这样一来,如果要想提高小麦粒重,需要从小麦拔节期开始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然后到了扬花期后也需要在浇灌补水、病虫害防治和预防小麦倒伏等方面加强农业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粒重效果!例如:
我们这边处于山东鲁西北地区,今年小麦扬花期是在4月23日前后进入,当小麦扬花期结束后,也就到了小麦籽粒形成阶段,一般小麦授粉成功后会在10~15天形成小麦籽粒,其长度会达到最大值时的75%左右,并且这时籽粒已经具备发芽能力。一般这期间最好保障麦田水肥条件,及时防治病虫害,可有效降低籽粒退化,尽量保住小麦籽粒数量!
然后,小麦又会在5月份经历15~21天的灌浆期,这期间主要经历乳熟和面团两个阶段,其中乳熟期会将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厚度达到最大值,并且胚乳细胞开始沉积淀粉,干物质和粒重会迅速增加,算是小麦籽粒增重的主要时期,此时小麦籽粒含水率一般会从70%下降到45%左右,然后经历三天左右的面团期,此时小麦的含水分会降至40%以下!
提高小麦粒重,是实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的一招,因为,小麦的产量三要素“亩穗数”和“穗粒数”是相互制约的,亩穗数多导致穗粒数少(亩穗数和穗粒数相互制约,成反比),但是,在“亩穗数”和“穗粒数”已成定局的前提下,增加“粒重”可以明显提高产量,等于“白捡的产量”!
那么,怎么提高小麦的粒重呢?对此,具有近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十星科技”为大家支招如下:
第一,选择抗早衰的品种
这是小麦高产高效,稳定高产的根本措施,因为,只有抗病+抗旱+抗冻+抗倒+耐瘠薄等综合抗耐能力强的品种,才能实现“不早衰”,不早衰,才是提高粒重,实现稳定增产的基础。
第二,施肥尽量多用钾肥
小麦施肥,尽量多用一些“氯化钾”,又省钱又高产。因为,常年使用磷素较多的地块,间隔1—2年不用磷素肥料,更加利于高产高效(因为土壤中磷素过高,反而会抑制锌硼锰钼铜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是会减产的)。
第三,浇水注意“一水晚,二水赶”
“春一水”要晚浇,可利于小麦“白捡”65—150斤产量。这是因为小麦拔节前不需要过多的水分(只要拔节前的土壤干土层不超过3厘米,就可以适当晚浇)。而小麦抜节后却是“需水的高峰期”,必须及时浇水,才利于小麦植株健壮不早衰。
第四,提前喷施“一喷八防”的产品10组合
近年来,小麦根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烂根病”非常严重,这是造成小麦早衰,籽粒秕瘦的主要原因。其次,当前市场上的所谓“微肥”质量堪忧,造成了小麦的微量元素匮乏而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因为,微量元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增产效果,但是,真正好的微肥成本很高,售价过低的都是“硫酸镁”冒充的】。因此,在小麦返青后到抜节期,采取“一喷八防”产品10组合【4种杀菌剂+1种“蓝色晶典”多元微量元素+1种“爆发力”+3种粗壮剂+1种杀虫杀螨剂】,采取二次稀释法,兑水一喷雾器,喷施1亩地,可以实现“抗旱+抗冻+抗倒+抗病+耐盐碱”等8种防效,增产150斤左右。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谓的增加粒重,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增加小麦的产量。因为单粒重增加了,总产量就会增加。那如何增加粒重,不仅仅是成熟期的事,其实要从小麦播种开始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要保证小麦植株健壮生长。要想提高小麦的粒重,首先要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确保养分充足、充分供给。这就要求,从小麦的播种开始,就要给小麦施足底肥,并及时的浇水。只有水肥配合到位,小麦才能保持旺盛长势,为最后麦粒形成打好基础。
第二,要抓好后期管理。提高小麦的粒重,灌浆期和成熟期最为重要。在灌浆之前,要进行浇水,也就是灌浆水,如果肥力不足的话,浇灌浆水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追肥。灌浆之后,要控制水肥,防止小麦的秸秆生长过旺,否则,遇到风雨天气,容易倒伏造成减产。
第三,小麦的成熟期要防止干热风。小麦的成熟, 包括乳熟期、蜡熟期和黄熟期3个阶段。乳熟期小麦的茎叶开始由绿变黄,籽粒中有乳汁一样的东西。蜡熟期小麦秸秆进一步变黄,麦粒由软变硬,籽粒中达内含物呈蜡状。黄熟期的小麦全部枯黄,籽粒完全变 硬,必须马上收获。在小麦成熟期,正是高温干旱的季节,很容易遭受干热风影响,造成植株提前死亡,使小麦减产。防止干热风,可以通过合理水肥、喷施叶面肥等措施预防。
只要小麦能够保持正常生长,水分养分能够保证供应充足,秸秆不提前枯死,那就一定能够增加粒重。
【以上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或者启发。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关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小麦抽穗后,基本一亩地里的穗数不会有所改变,穗粒数和粒重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间,因为籽粒中积累的淀粉百分之60以上来自于开花以后,所以减少小花的退化,提高籽粒灌浆是这一阶段提高产量的关键。
在小花退化的高峰期到来以前,提高水肥供应是延缓小花退化的关键步骤。 实施“前氮后移”施肥法,及时的追加适量的氮肥,并结合施肥对麦田进行灌溉,对于增加粒重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
进行后期叶面追肥
从抽穗到乳熟,如果遇到小麦叶色发黄、早衰麦田,应当立即喷施氮素化肥。一般来说,每667平方米用1%~2%尿素溶液55千克左右或着使用2%~4%硫酸铵溶液55千克左右喷施,根据测试田反馈的数据,喷1~2次可以使得小麦增产5%~10%,更有甚者可以增产达到20%左右,效果十分显著。
合理运用化学调节物质
在小麦生育中后期,采用综合化学调控技术,以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籽粒灌浆,也是稳定提高小麦穗粒重的关键措施之一。如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喷0.01~0.103毫克 / 升三十烷醇能提高光合性能,促进籽粒灌浆;孕穗后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钠(每667平方米4~5克)喷施3~4次,可达到促粒增重的效果。
预防后期干热风危害
干热风是影响我国北方冬小麦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会加快小麦体内的水分蒸腾作用,使得小麦水分失衡,降低粒重,一般情况下,干热风会使得小麦减产1到2成左右,严重时可能到3成以上,所以巧浇麦黄水,防御干热风很重要。当小麦植株体的磷、钾含量高时,可以显著的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在小麦孕穗至开花期间,叶面喷洒植物蒸腾抑制剂,对预防干热风均有较好的效果,如 0.3%磷酸二氢钾溶液、草木灰液及黄腐酸铵、硫酸锌、硼等。
标签: 黄水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