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

ysladmin 18 0

中国交通中枢城市?

1-北京

是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2-郑州

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第1张图片-欧景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连接徐兰高铁、京广高铁、郑渝高铁、郑合高铁、郑济高铁、郑太高铁等,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

3-武汉

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第2张图片-欧景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成都

有成昆、宝成、成渝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也是中西部最大的铁路客运城市之一和西南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最繁忙枢纽机场。

5-西安

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第3张图片-欧景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千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

郑州火车站虽然不是大小最大的,但它稳定了交通枢纽的位置,被认为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郑州火车站为什么能连接全国?主要是因为郑州的地理位置非常优秀,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中心,全国范围内,北上、南下、东进、西行也要经过这里,相信很多出远门的朋友都在郑州转过车。

古代没有导航,他们上任之路怎么走的?

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导航是我们每个人出行所必备的工具。尤其是在出远门去陌生地方的时候,能否看懂导航所给你的指示,成为了你能否找到目的地的关键。但是古人出远门,尤其是赴任就职地方官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去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就任,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卫星导航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却少有迷路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古代独特的基础设施建设——驿站的大规模建设所导致的,中国从秦朝开始,开始以首都为中心修建通向全国的驰道网络,开始统一全国的道路以及车辆大小及形制的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全国的路一样宽,全国的车一样大小,这样使得中央可以建设一套完整的道路体系。

这使得幅员辽阔的帝国有了一套交通便捷的“高速公路”系统,这套古代的高速公路通向全国的各个角落,所以任何一个官员只要按照路牌指示,沿着整洁宽敞的道路行走即可,而很难出现迷路的情况。

当然,由于古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限制,他们没有办法用先进材料与技术来建设并管理这种高速公路。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维护并且为来往的官员提供包括饮食,住宿,替换马匹以及指路等服务。因此汉朝将驿站制度更加的规范完善,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时全国共有亭29635个。

而汉朝一里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有415.8米,所以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只要走两公里多就可以看到一处为官员服务的“高速公路服务站”。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走在官道上是很难迷路的。

等到了唐朝的时候,唐朝格外重视驿站管理,注重迅速传递信息。驿站的官马昼夜可以不间断的奔跑500里以上,使得官方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并且唐朝时期会在沿路设置土堆以计算里程,名为堠,即今天里程碑的雏形。有了这样的设置使得官员可以大致把握自己距离下一个亭或者是驿的距离,而且作为一种标志能够确保官员自己能够了解是否已经偏离了大道。

驿站不仅仅是一种官员的路标,也是为官员出行提供服务的机构。官员在驿站可以居住和饮食的,在此驿站具有了汽车旅店的功能,官员也在此可以获得和换乘交通工具,而如果没有为官员按规定提供交通工具的,驿站管理人员按照唐代的法律需要被处以杖100的刑罚。

唐代将在驿站换乘交通工具作为一种硬性的制度规定,在没有紧急情况的时候驿马每日限行180里,传马每日限行120里,如果没有换马,将被处以杖80的刑罚,以保证马匹的状态良好。

作为管理驿站的小吏,不仅需要维护道路,提供服务,还需要维护道路治安,保证道路安全。等到了明清两代对于交通管理,运输在中央与地方更设有专门的机构与官职,明代在中央设立兵部车驾轻吏司,在府州县设立驿丞,对于各级亭、驿进行管理。使得全国的高速公路得到了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既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也有负责实际操作的办事员小吏,整体上处于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水路交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官员上任也开始需要走水路,使得官员的上任方式多样化,从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到各种江河。同时陆路的道路建设水平由于技术的进步不断的上升,从客观上使得陆路交通更加便捷,从整体上由于水路交通的发展使得官员的移动速度更快了。

古时,道路交通建设比较落后,而且自然环境亦没大面积开发;再有,古时人民生活方式比较单一,认为“父母在,不远游”,而且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没有。因此当时人们很少有远游或者远走他乡的习惯。

所以,只有下面的几类人,才会远走他乡:异地拘押、流放的刑犯;商人;官员异地上任或辞官返乡;行军;因故迁徙;学子进京赶考;流民。

因此古人远走都会做好万全准备:地图和指南针(司南)、行囊等必不可少,另外还有问路问来的“小笔记”等等。

其实古时道路可大致分为四种:官道、乡路、山野小路、海/漕运。

官道:顾名思义是官府修建的道路,安全系数很高。官道的出现本是服务于朝廷政务军事的,因此官道往往都是取“近”而修且必须连接其他州府,遇到岔路口还有地界碑指明方向。沿路还设有驿站供来往人员休息。

因此官道是首选之路。

乡路:多数都是人们自己走出来的“捷径”。当然条件好地区,也会对乡路进行修缮。因此为辨别方向,人们都会用土堆、石碓等做成路标。后来人走过也会重新修整这些土堆、石碓。

另外,官路、乡路两旁都会种植树木,因此辨别树种也是出行首选。

山野小路,顾名思义在深山野外之地,往往人烟罕至。这些路多数都是草寇、军队走出来的。因此正常人是不会走山野小路的。

至于海漕两运均有固定路线,而且别忘了,指南针可是咱们发明的。因此只要不遇上自然灾害,是不会出现迷路的情况的。

谢谢邀请。

1、官道,古代历朝都很重视交通的发展,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修筑、养护道路。商朝后期,通向各地的道路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了。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有“国道”的意义,更完整的把中国各主要地区连接了起来。

2、手绘地图,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能十分精确详细的绘制地图,虽然当时的地图上没有图例与比例尺,但作为非军事用途还算详细。时至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地图已经初步成熟。不仅有局地区详图还有全国地图的大致模样。

3、辨认方向的设备,罗盘和指南针。

4、沿途问路,在远途中向店家、行人打听,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或许都忘了跟人于人面对面直接交流的这种方式。

标签: 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