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时五十年的大移民,为何选在山西?偏偏又在洪洞大槐树下?
所谓大移民
明朝大移民是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从山西移民填补河南、山东等地的人口,整整经历47年。这次移民数量达到百万人之多,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
为何选址山西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不重视水利,对黄河泛滥置之不理,致使黄河下游河南、山东地区沦为黄泛区,大量良田被淹没,人们在洪水中失去家园,瘟疫滋生,大量百姓在瘟疫中死去,在这种背景下活下来的百姓开始逃离这些地区,四处流浪。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战火连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都死于战争之中,最终中原户数是十不存一。
山西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外敌难以侵入,相对中原而言,环境相对稳定,因此吸引大量流民涌入。
山西拥有汾河谷地等良好地理环境,加之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相对中原人口锐减而言,山西人口急剧增长。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103450人。因此,明朝建国以后选择山西向外移民成为必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原经济快速恢复起来。
选择洪洞大槐树原因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以及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的不完全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当初直接迁入地是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然而数百年间,峰回路转,这些地方的移民后裔,又辗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港台等地。解放前的“下南洋”,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留学、探亲、定居,到现在,大槐树的后人已经是遍布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至于和大槐树的关系,就是因为大家要背井离乡,都依依不舍。想寻找个能记住的东西作为标记,一回首,正好看到广济寺门前有棵高耸入云的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鸦窝,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何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向全国进行移民?
明洪武二年,朱政府考虑连年战乱,自然灾害,整个华北,华东平原,人口基本耗尽。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所以决定从山西人口稠密地区征集大迁移,后来包括河北等多地也有大批迁民。并连续多次迁移。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确有其事,考其史实,具体发生在明朝初年。
须知元末明初是个乱世,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不断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也就在这个时候参加起事的。朱元璋经历了无数次磨难,大难不死加入到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行列,最后幸运的当了皇帝。
无论何时只要改朝换代发生战争,就会死人,元末明初的战乱,使全国好多地方出现了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的情况,当朱元璋到各地考察的时候就发现,本来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也是路断人稀,生产萧条。作为皇帝,朱元璋感觉不是滋味,所以他决定在全国进行一次大规模移民,调整人口结构。就是把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一部分人口,填补地广人稀的地方。
中原之地就是移民输入的首选。当时那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呢?正是山西洪洞县。历史不可思议,山西河北一山之隔,河北几乎成为荒无人烟之地,但是山西境内没有发生战争,有没有什么灾害。
从明初到洪武年间,朱元璋总共进行了四次全国性大移民,其中大部分去了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四省,其他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四川或胡广地区也不少。总之那个省份都有。
朱元璋洪洞移民政策,施行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八口之家留其三。
当时迁移的人,事先集聚到洪洞大槐树下三衙司,然后听候派遣。所迁移到外面的人,都记住大槐树这个标记,以便后来回家探亲。
这就是山西大槐树为什么闻名全国的原因,现在中原人,西北人,无论哪里的人只要说起先祖从那里来的,总会说洪洞县的大槐树。
“问我先祖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许多人家的家谱都记载着这件事。那么山西洪洞的大槐树现在还在吗?有史料记载,那颗大槐树在清顺治年间因发大水冲走了,现在的那棵大槐树是汉朝栽植的,到如今已经千年了
500年前大槐树发生了什么事?
明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制定了以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政府在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设移民局驻员,将山西人强制移民,历时50载,移民18次,人数逾百万,遍布全国18个省市500余县,涉及1230个姓氏,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
500年前大槐树发生的事应该是指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事件。明朝初年,由于元末战乱,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土地荒废,人口急骤减少,有的地方出现了无人村,明朝庭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下令从山西各地调动人口进行移民。从1370年1417年,先后从山西各地集中到洪洞大槐树处办理移民手续移民的有百万之众。这次移民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世所罕见。现在还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
俗话说,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一些人的重趾真的是移民所致吗?
看过大象公会的相关调查,全国大概有56%的人都有重趾,其中甚至包括维吾尔同胞等少数民族。所以,这种生理现象既不能代表就是纯正汉人的特征,也并无科学证明就是山西大槐树移民的特征
有不少山西人会发现自己的小脚趾有重趾,即小脚趾的趾甲盖分为两瓣,而且是一大一小。对此,有人认为这种重趾是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后代的标志。对此,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移民说,一种是进化说。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每年大槐树移民祭祖大典的举办地。
要说山西人重趾的来历,首先就得说一下,大槐树的移民历史。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曾经发生过18次官方组织的大移民。先后从山西迁出百万人,而这些人都会经过洪洞大槐树。
有一种说法是,移民经过大槐树时,由于人民不愿意迁移,所以半途总有逃跑的人,官兵为了做记号,把每个人的小脚拇指砍一刀,这样指甲被劈成两瓣。还有一种说法是,瓣状甲这种遗传性状可能是5000年前华夏民族就有的一个生理性状。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统治腐败,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原本富庶无比的中原地区已经是人烟断绝连年饥荒,所以中原地区的人口也是急剧下降。
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口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所以朱元璋就采纳了大臣的建议,移民屯田,由此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移民活动。
当时山西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南部的洪洞县又是人口最稠密的县,所以这里成为了移民的首选地。当时移民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离开洪洞县的百姓都在大槐树下集合,从这里出发。所以也就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当时的人们都是不愿意离开故居的,为了防止老百姓半路逃跑,负责移民的官员就让人把移民的人小脚趾的指甲划开,用来辨认,也就有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句话。
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从大槐树出来的百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就有人说要想辨认谁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就看看小脚趾的指甲是不是两瓣,如果是两瓣就是大槐树的移民。还有人说由于移民的人手臂是被捆绑着的,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所以移民的后代也都喜欢背着手走路。
作为福建石壁的客家人,对一句话很熟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大槐树指的就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树,这句话说的就是山西洪洞是现在很多客家人的祖源地,山西一些人的重趾是不是和移民有关系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作为客家人的我的祖先也是来自洪洞的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人为建造的,还是史实?有何史料记载?
1、大槐树景区是人造的,但大槐树移民却是史实
大槐树移民相关记载在《明实录》和《明史》当中均有涉及,如:“洪武及永乐年间,一则令流徙末年国民回乡复业,另则移山西等地无地或少地农民来京耕种。”此外,各地地方志和家谱,也都有祖先从洪洞大槐树而来的记载,与正史记载相印证,也坐实了移民的真实性。
据统计,明朝的大槐树移民前后多达18次,时间跨度是50年,涉及到的姓氏800余个,总人口近百万。
2、为什么会有大槐树移民?
元末战乱加上水旱蝗灾,导致山东、河南、河北甚至包括此前富裕的江南诸省,都出现了人口大幅下滑,而元末明初的山西却因为相对安定,风调雨顺,成了人口净流入地区。据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有189.1万,河北人口189.3万,而山西人口却多达403万,比两省的总和还要多。
一边是地狭人多,一边是荒无人烟,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明朝便开始了从山西强制移民到其他省的“洪洞大迁移”。
3、移民的并不一定都是洪洞人
明朝时,洪洞地处水陆要冲,北上南下都要经过这里,而且洪洞当时农业基础雄厚,可以为移民中转提供必要的粮食补给,所以洪洞就成了移民的中转站。事实上,移民是从山西各地汇聚而来的,并不一定都是洪洞人。如史载:“永乐二年(1404 年)九月迁山西太原平阳府及泽、潞、辽、沁、汾州民万户充实北京地区”。
移民过程漫长而艰辛,所以移出去的百姓就把洪洞当做了一种家乡的象征,于是便有了“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
标签: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